翻译笔记之五:译文的正确性与流畅性

让我们来做一个翻译游戏。

下面有三句译文:

  1. 这是一支笔。
  2. “这是笔一支”或者“一支笔这是”。
  3. 这一笔是支。

第一句译文无论词句都没有问题。

第二句译文将名词“笔”放在了量词“一支”的前面,让这个句子读起来有点奇怪,但我们还是能理解句子想要表达的意思。

至于第三个句子,很明显,它是一个病句,如果不看前面两个译文,我们根本不知道这个句子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,所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可以怀疑这个句子的翻译出现了问题。

现在,来看这三个译文的原文以及它的正确译文:

“This is a pan.” —— 这是一只平底锅。

在之前展示的三个译文里面,我们只认为第三个译文是错误的,而第二个译文则有语序问题,但是在看了原文之后,我们才知道,原来前面的三个译文都是错误的,不管它们读起来是否通顺。

实际上,读者在阅读一本译文书的时候,情况也和上面这个例子展示的情况一样:

  •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,读者只会根据译文来判断翻译是否有问题,如果译文通顺且没有明显错误,那么即使译文没有正确表达原文的意思,读者也不会有任何怀疑。
  • 正如第二个译文所示,即使译文有一些细微的问题,但读者还是可以大概地推测出译文想要表达的意思,只是这种问题会让读者感觉不太舒服,极少成多,读者就会对书本的翻译产生意见。

这个现象说明了,比起译文是否正确,读者对于译文是否通顺更为敏感,如果要做一个比较的话,那么译文的级别应该是:

  1. 语句通顺且正确地表达了原文的意思 —— 最好的译文。
  2. 语句不(太)通顺,但正确地表达了原文的意思 —— 可以接受的译文。
  3. 语句通顺,但是未能正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—— 具有欺骗性的译文。
  4. 语句不通顺,且没有正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—— 最差的译文。

第 1 种情况和第 4 种情况是最典型的,所以不用分析。

而第 2 种的情况则说明了为什么有的译者花了很多心思去进行翻译, 结果因为译文不够通顺而被读者认为翻译得不好的原因。

至于第 3 中的情况则是最特殊的, 如果一个译文看上去没有问题, 那么即使它表达的意思是错误的, 似乎也不会造成太大的问题。

当然, 这并不是说通顺比正确性更重要 —— 比如将“This is a pan”翻译成“这是一支笔”就是一个通顺但不正确的例子, 这个例子只是为了说明译文通顺的重要性, 以及它和读者对译文质量的评价之间的关系。 实际上, 通顺和正确性并不互斥, 译文正确而不美丽, 又或者美丽而不正确, 都是令人遗憾的。

因此, 作为译者, 我们不仅要追求正确地翻译原文, 还要让译文保持通顺, 让读者读起来不会产生疑问, 这样才算是正确地实践了翻译这一工作。

修罗梦
2015.7.20